第四百五十八章:朱棣准备的贺礼!无限可能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家庭小说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四百五十八章:朱棣准备的贺礼!无限可能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五十八章:朱棣准备的贺礼!无限可能!

  朱棣任由众人议论一会儿后。

  又主持了明年全年预算。

  明年施政建设大目标。

  等一切事情,形成决议后。

  已经是下午了。

  中间,众人就凑合着,一边议事,一边随意吃了点东西。

  朱棣看看外面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。

  总结道:“明年,军队方面,就是有一批跟随咱们好几年,年龄已经大了,而且也没有晋升希望的老兄弟要退役,农部、训练部、财部要做好预案,提前准备好,给老兄弟们的田地,以及退役补贴,都要做到位,如果有人不想回去种地,想从事工商业,你们也要帮忙把关、予以一定扶持……”

  这些年,军中教育一直没有断过。

  工学、农学课程,将士们全都有学习。

  有些老兄弟,或许想要根据军中学到的知识,去从事工商业。

  “安置这些老兄弟,尽可能往吕宋本地人聚集的村子安置,咱们这批经受过军中教育的老兄弟,那可都是宝贵的人才,现在咱们治下,吕宋本地人聚集的村庄,乡土村社还十分欠发展,需要有人去带头,做个榜样。”

  ……

  文武两班不约而同点头。

  吕宋本地人聚集的乡土村社欠发展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
  首先这些吕宋本地人,传统习惯不好,属于那种吃饱了,就没有动力的。

  其次,开化度无法和大明百姓相比。

  无论是眼界,还是伺候庄稼的技能,都不行。

  “我们的发展是喜人的,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其中的隐患,尤其是在咱们燕藩内,如果乡土村社发展不平衡,尤其是,以迁民居多的乡土村社村庄发展迅猛,而以吕宋人聚集的村庄发展滞后,最终形成严重不平衡,将来,一定会给咱们得事业,带来很多不利和麻烦。”

  “今年我出去转了转,发现一个现象,吕宋本地人其实不是天生懒,不是不想过更好的日子,他们只是不会,同时没有一个学习的榜样,咱们来到这里前,他们从没有看到更好,也没有人教他们,怎么变得更好。”

  “一些迁民和吕宋本地人杂居的村子,吕宋人经过对咱们迁民的观察,被咱们百姓的质朴和善良感染,这些年,纷纷勤劳肯干。”

  ……

  “为什么,我要让咱们军中老兄弟去吕宋人聚集村呢?”

  “首先,这些年,咱们时不时把军中兄弟拉出去,深入村子里修村路,搞建设,吕宋本地人经过初期对咱们将士的害怕,如今对咱们得将士,已经产生了信任和敬佩,只要军中老兄弟们,分配到这些吕宋本地人聚集的村庄,我相信,他们很容易被这些百姓接受。”

  当初把将士们拉出去,去村子里修路,搞建设。

  可不单单只是为了搞建设。

  其实,就是为了今天做准备。

  “其次,咱们军中兄弟,都是有知识,有技能的军人,这些年,他们接受咱们军中教育,不光掌握了技能、知识,我相信,他们的道德品格,经过咱们这个大熔炉培养,也经得起考验,未来,咱们军中,到了年龄,如果还没有升迁机会,都要退役,让他们回家娶妻生子同时,把在军中学到的东西,带向民间,无论他们从事工商业,还是去村庄务农,我有理由相信,他们都能对咱们燕藩民间社会,产生积极影响。”

  他对此十分自信。

  朝廷的兵,不当兵后,或许会变成一个兵痞。

  但这些年,一直以人民史观教育的燕藩新军,至少,绝大多数,都不会沦为欺善怕恶,为祸乡邻的兵痞。

  在异域,想统治一群异域之民。

  并且将其同化为华夏人。

  可不是光给点好处就行。

  军队还要除威慑,树立一种文明、正义之风。

  “好了,我就说这么多,你们谁还有补充?”

  哗啦!

  文物两班齐齐起身,军方立正转身,举手向朱棣行军礼。

  文臣不如军方整齐,转身作揖,“臣等遵命!”

  朱棣起身,笑道:“时间不早了,过几天,我就要和王妃回大明了,今天我在宫中,请大家吃饭,就当是今年的年夜饭提前了,你们先回家收拾一下,带着家眷来宫里。”

  “是!”

  “遵命!”

  ……

  朱棣在众人簇拥下,从议政堂正门出来。

  “阿爹……”

  刚出来,文武两班要回府准备时,祈婳激动的声音传来。

  朱棣和文武两班循声看去。

  祈婳骑着车,载着金豆子,匆匆而来,靠近朱棣后,金豆子迫不及待抢先道:“阿爹,蒸汽机……”

  话未说完,耳朵就被祈婳给揪住了。

  朱棣含笑瞪了眼祈婳,转而高兴询问:“工业研究司那边,搞出蒸汽机了?”

  金豆子这回不敢抢话了,抬头看看祈婳。

  祈婳点头同时,给金豆子揉了揉耳朵,“阿爹,阿哥、东旭师兄他们都在看那个大铁家伙。”

  朱棣高兴对叶茂等人说:“走,咱们去看看,你们派个人回家通知家眷晚膳时入宫。”

  蒸汽机啊!

  没想到,那群匠人,终于搞出来了。

  蒸汽机对工业、商业的助力且不说了。

  有了蒸汽机,等于是给人类迁徙,插上了翅膀。

  朱棣带着一群人,出王宫,乘坐马车,浩浩荡荡,从世纪大铁桥,直奔设在燕京湾南岸的工业研究司。

  研究司设在南岸的工业区。

  就是为了让里面的大匠,能够便捷的得到整个工业区各个工厂的助力。

  临时打造个零部件之类,都能以最快效率完成。

  工业司在工业区中心,一个红砖墙大院子内。

  朱棣一行人乘坐马车进入的第一时间,惊动了围观的匠人和孩子们。

  众人纷纷转身,等朱棣下马车后,第一时间作揖行礼:“拜见王爷!”

  嗒嗒嗒……

  朱棣听到有节奏,有规律的轰鸣声。

  视线第一时间越过众人向后看去。

  “免礼!”

  摆了摆手,径直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。

  众人让开一条通道,朱棣终于窥探到了全貌。

  一个竖着的,一人高的锅炉,下面炭火烧得通红,上面接着一根铁管。

  弯曲的铁管向左侧延伸,进入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块头铁盒子里,铁盒子另一端,连接着一根来回往复的轴,利用连杆,带动一个轮子,迅速转动。

  文武两班人跟着朱棣围着体积很大的轰鸣机器转了好几圈。

  上上下下,仔仔细细全都打量一遍后。

  “杨师傅。”朱棣冲站在附近的大匠招手。

  杨六六,这是跟随朱棣出海的一名匠人。

  可不是那种大字不识一个的匠人。

  人家是祖传手艺,识字,还懂画图。

  在大明时,主要是给大户人家建房子,打造一些精巧的梳妆台之类的家具。

  什么榫卯结构,对人家只是基本功。

  自己琢磨,打造的各种,拥有暗格、机括的梳妆台之类家具,十分了得。

  福建人。

  杨六六笑呵呵来到朱棣身边,“王爷。”

  瞧瞧。

  就连王爷,都喊他一声杨师傅。

  这在大明,敢都不敢想。

  他给福建很多富贵人家,建过房子,打过老爷太太赞口不绝的家具。

  可人家从来只是称赞家具。

  从未给过他一丝半点尊重。

  朱棣指着锅炉,“这个锅炉,怎么不是我上次来,看到的铆钉结构了?”

  “王爷,铆钉结构不行,气在里面憋得太大了,就会发生漏气,甚至撑裂,俺们最后求冶铁厂,先设计模具,然后用钢水浇筑了这个锅炉,除了和导气铁管的连接处,整个锅炉,都是一个整体,不漏气,而且还撑不裂,通过反复试验,俺们还在上面,设置了一个弹片气阀,用的钢弹片,还用到了沈家钟表厂,制作的那种发条钢片……”

  朱棣看着杨六六,手指的位置。

  “王爷,这就是咱们用往复式风箱的结构,设计的,连接轮子的两根连杆,上面一根粗的连杆,是给轮子提供动力的,下面一根连杆,连接箱子内,进气阀机括,当气体流入左侧,推动气缸活塞往右时,轮子带动这根细连杆,就会堵住左侧进气口,蒸汽就从右侧进气口,涌入气缸内,推动活塞往左,如此往复,就带动轮子转动了……”

  其他人或许没听懂。

  可朱棣全听懂了。

  他凑到大铁箱子旁,注意到,这不是一个整体,而是对称的两半。

  用榫卯结构扣在一起。

  两半对接的缝隙,压着一圈黑色橡胶,明显是确保气密性的。

  这肯定不是最优设计。

  但已经很不错了。

  “王爷,这东西能转动轮子,还这么快,肯定也能带动咱们战船的转盘吧?”俞靖迫不及待询问。

  “师傅,还有我们正在设计的转动炼钢炉子。”王靳宓激动道:“杨师傅说了,能通过重新设计连杆机括,让炉子前后左右晃动,我们现在研究的转动炼钢炉子,现在就缺这样一种动力。”

  ……

  随即,众人纷纷提出各种运途。

  比如,依靠风力、水利的灌溉车,能不能用蒸汽机驱动,这样只要用足够的煤炭就行了。

  还有人提出,既然能带动轮子,是不是可以再增加一个轮子,跑起来。

  是否能实现。

  想要实现,还要攻克多少难关,尚未可知。

  但看着这个大家伙,所有人都不由自主,为其设想了无数种可能。

  都是日常遇到的困难。

  急需一种更稳定的动力,去解决。

  而蒸汽机,无疑,是一种更省事,更稳定的动力。

  只要烧锅炉,有煤炭、有水就行。

  比不稳定的风力、水力、以及容易生病,饲养麻烦的牲畜动力来说,有着十分大的优势。

  朱棣抬手,众人纷纷安静。

  朱棣看着杨六六,“杨师傅,大家对这台蒸汽机寄予的厚望,你都听到了吧?希望你们再接再厉,参与研究的人,每人按照咱们得奖励规定进行奖励,这台蒸汽机是你主导研究出来的,往后,只要没有人改进你设计的蒸汽机,照搬你蒸汽机的,都叫六六蒸汽机怎么样?”

  杨师傅咧嘴笑着,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出来。

  好一会儿,才害羞道:“王爷,六六蒸汽机太粗俗了,没有王爷,俺也不可能研究出蒸汽机,而且,还在冶铁厂的马大,也给俺很大启发,俺觉得,以王爷的名字命名更好……”

  朱棣含笑摆手,“六六蒸汽机就挺好听,六六大顺嘛!寓意咱们往后越来越顺,多好的寓意。”

  他不需要和下面人,抢什么发明命名权。

  没这个必要。

  朱棣指着蒸汽机,“这台蒸汽机,我要带回朝,送给雄英做贺礼,杨师傅没意见吧?”

  “没,能给太孙做贺礼,那是俺的荣幸!”

  ……

  两日后。

  朱棣安顿好一切后。

  准备回朝。

  一辆辆自行车、新式马车、一只只一人高的钟表,以及挽着红绸的蒸汽机,从海军码头装入船……

  求月票、推荐票、追订、全订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jtxs.cc。家庭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jtxs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